人物出處

金大堅不見於宋元史料,也不見於《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讚》以及元雜劇水滸戲等早期水滸故事和文學,這些早於《水滸傳》的作品之中,也不見其所述之梁山泊或宋江部下有專門負責兵符印信的頭領。因此,金大堅這一角色,應屬於小說《水滸傳》的創造。

人物經曆

以下情節根據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全傳》概括。

宋江因殺閻婆惜,被發配江州,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被黃文炳發現,向江州蔡九知府蔡得章告發,被抓入牢中。蔡九知府依黃文炳之計,寫家書給父親蔡京,以炫耀“抓獲反賊”之功,並讓蔡京指點如何處置宋江。已與宋江結識的戴宗奉命將信送往東京,半路在朱貴的酒店被麻翻,信件被搜出。

吳用因此獻計,偽造蔡京回信,使宋江被押往東京,梁山便可派人中途奪下。金大堅因為善於雕刻圖書印記,又與吳用相識,因此與善於寫包括蔡京在內各家字體的蕭讓一同被吳用派戴宗賺上梁山。戴宗以“泰安州嶽廟刻碑文”為由,騙得蕭讓、金大堅與其同行,半路上戴宗借故走開,蕭、金二人便被王英依計捉上了山。第二天,兩人家眷也被接上山,從此,蕭、金二人便“死心塌地,再回山寨入夥”。

金大堅上山後,按吳用計策,偽造了蔡京的玉箸篆文“翰林蔡京”印章,用在蕭讓偽造的回信上。戴宗帶著假信便下山回江州。

金大堅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然而戴宗離開後,吳用突然想起,家書不應蓋如此印章,蔡九知府必然會發現此信是假。

後來蔡九知府與黃文炳果然發現回信是假,戴宗也被打入死牢。梁山好漢鬧江州、劫法場,才救出宋江、戴宗二人。

此後金大堅在梁山擔任“刊造雕刻一應兵符、印信、牌麵等項”。梁山大聚義時,石碣上名號為“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堅”,排名六十六。職務為“掌管專造一應兵符印信”。

梁山受招安後,攻打遼國、田虎、王慶時,金大堅一直在隊伍之中。其中遼國政權通過賄賂蔡京、童貫等人,向宋朝投降之後,征遼的梁山軍馬隻得停戰,回師之時,宋江命金大堅、蕭讓和隨軍石匠們在“永清縣東一十五裏茅山之下”立碑記事。征田虎、王慶後也有類似舉動。

梁山征方臘前,金大堅與皇甫端一起,被皇帝留在了京城,“駕前聽用”。最後“在內府禦寶監為官”。

在《水滸傳》其他原著版本中,除了起源更早的百回本裏無田虎、王慶情節,經過“腰斬”並增加“驚噩夢”情節的金聖歎評本無大聚義以後情節外,金大堅的經曆基本相同。

人物形象

金大堅在《水滸傳》中初次出場時,書中描寫他“眉目不 凡,資質秀麗”;但關於他的更多描述,都是集中在他的雕刻技藝上。此外通過吳用的敘述,也可知道他與蕭讓二人並非純粹的文弱書生,金大堅“亦會槍棒廝打”。後來王英依計攔路將蕭、金二人劫上山時,蕭、金也“倚仗各人胸中本事,便挺著杆棒,徑奔王矮虎。”並且“各使手中器械,約戰了五七合”。

金大堅出場時有讚詩一首:鳳篆龍章信手生,雕鐫印信更分明。人稱玉臂非虛譽,藝苑馳聲第一名。

衍生形象

衍生文學

在《水滸傳》的各種續書中,金大堅多有出場。如在陳忱的百回本續書《水滸後傳》中,金大堅最後與其他梁山餘部一起定居於李俊為國主的暹羅國,官封尚寶寺正卿。而在俞萬春的七十回本續書《蕩寇誌》中,金大堅與蕭讓被張叔夜、陳希真等人下令拷打而死。

袁無涯本評語:聖手生、玉臂匠亦見藝中精巧。

影視形象

在多部《水滸傳》電視劇中,金大堅都屬於出場很少的龍套角色。其中1998年央視版電視劇《水滸傳》中的金大堅劇照如圖冊中所示,但演員名已無從查考;2011年新版《水滸傳》中金大堅由郭小安扮演。而係列電影《水滸人物譜》在2013年有《金大堅與蕭讓》一部,金大堅為主角之一,由於彥凱扮演。

後世評價

金大堅在《水滸傳》中出場很少,在梁山上起到的作用是輔助性的,甚至比一同上山的蕭讓更加低調。因此後世關於水滸人物的評論中,基本上難以找到針對他的。

另外,有一種看法認為,刻有梁山好漢名字的石碑是宋江、吳用等人偽造的,而金大堅也是參與者之一。這種觀點較早的來源出自容與堂本聲稱為李卓吾所寫的評語:“眼見得蕭讓任書,金大堅任刻,做成一碣,埋之地下,公孫勝作法,掘將起來,以愚他眾人。”但是,這一看法與原著描述並不符合。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